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大连市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备案制度

时间:2024-06-26 20:15:2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76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连市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备案制度

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


大连市人民政府令

第43号


  《大连市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备案制度》业经2004年6月9日大连市人民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夏德仁

二○○四年六月十日


大连市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备案制度

  第一条 为保证行政机关正确实施行政许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和《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含先导区管委会,下同)、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含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下同)实施重大行政许可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重大行政许可事项,是指土地、水域、滩涂、森林、草原、矿藏等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城市道路、市政设施、城市绿地、园林、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广播电视设施、水利设施等公共资源配置,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电力、煤气、供水、城市客运、广播电视、海上运输、药品生产经营、危险品生产经营等行业的市场准入,以及市政府认为需要备案管理的行政许可事项。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县(市)、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备案审查工作。
  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法制机构负责本部门管理的法律法规授权组织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备案工作。
  第五条 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填报《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备案登记表》,并将行政许可决定复印件连同决定依据一式两份,报送备案。
  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由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机关负责备案。
  第六条 受理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备案的政府法制机构或政府工作部门法制机构,应就报送备案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从以下方面做书面审查:
  (一)实施行政许可的机关是否具有主体资格;
  (二)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
  (三)实施行政许可的机关是否依法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四)实施行政许可的机关是否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
  第七条 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备案审查,应当遵循依法审查、及时审查的原则。
  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备案审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省政府规章。
  第八条 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备案审查机关,可以查阅实施行政许可案卷,向有关机关、被许可人及利害关系人调取证据,核查实施行政许可情况,有关机关和个人不得拒绝。
  第九条 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备案审查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政府法制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本级政府决定。
  (一)实施行政许可的机关不具有主体资格或超越法定职权范围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三)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四)依法应当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未经招标、拍卖或不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第十条 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备案审查,应制作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备案处理通知书,送达实施行政许可机关。
  作出撤销决定的,原报备案的机关应在收到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备案处理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依法撤销原行政许可决定,并将处理结果回复备案管理机构。
  责令重新实施行政许可行为的,原报备案的机关应在收到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备案处理通知书之日起六十日内,依法重新实施行政许可行为,并将处理结果回复备案管理机构。
  第十一条 任何个人、组织认为行政机关违反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施重大行政许可行为的,可以向政府法制机构提出书面审查建议,政府法制机构应依照本制度受理并及时核实、处理。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应于每年二月底前,将上一年度所实施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目录一式两份,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备案。
  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列入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机关备案目录报送。
  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实施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目录,由直接管理该组织的政府工作部门报送备案。
  第十三条 违反本制度,不按规定报送备案和回复处理结果或拒绝接受核查,由政府法制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四条 本制度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区(市)县人民政府参照本制度制定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备案制度。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二○○四年7月1日起施行。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清算期财政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

财政部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清算期财政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
1995年7月9日,财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务院各部门:
为了加强外商投资企业清算期间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现将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一、外商投资企业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规定,做好清算期间财务管理工作,并接受财政机关检查监督。
二、外商投资企业按合同、章程规定或其他原因宣布终止时,应于十五日内成立清算委员会,组织开展清算工作。清算委员会的成员一般由企业董事、债权人代表组成,也可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或律师参加,主管财政机关认为必要时,也可派人进行监督。
企业宣布破产,转入破产程序清算。
三、清算委员会负责制定清算方案,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其他会计报表、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提出财产处理意见,提请董事会通过,并报主管财政机关和企业主管部门备案后执行。
清算委员会宣布清算,通知债权人,债权人应在规定时间内申报债权。
四、清算企业的财产包括宣布清算时企业的全部财产以及清算期间取得的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以下三部分不属于清算财产:
1.企业结余的职工奖励和福利基金、中方职工住房周转金以及用这两项基金购建的各项财产、设施;
2.企业结余的中方职工保险福利费;
3.企业结余的工会经费以及用工会经费购建的财产。(以下称三部分财产)
五、企业财产按分行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顺序清偿债务,其中场地使用费、中方职工物价补贴等财政收入与国家税收同一顺序上缴财政。
六、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应以本企业所有的财产对债务承担清偿责任;不具备中国法人资格的企业,投资各方对企业债务应承担无限清偿责任和连带清偿责任。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在合同中约定外方合作者在合作期限内先行收回投资,合作期满时将全部固定资产归中国合作者所有的,企业清算时中外合作者仍应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七、企业清算财产扣除各项负债及损失后的剩余财产,减除企业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金、各项权益性基金和清算费用后的余额,超过实收资本部分,为清算净收益,视同利润,按规定缴纳所得税。缴纳所得税后的剩余财产按以下原则向投资者分配;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按照投资人的实际出资比例进行分配;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照合同、章程的约定进行分配;外资企业按照章程的规定进行分配。
八、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完毕,外商撤出股权,中方投资者对分得的剩余财产,应根据不同的性质、形态和中方投资者的资金来源,进行相应的财务处理。其中第四条所规定的三部分财产分别以下情况处理:(1)企业改由中方投资者继续经营的,三部分财产继续留给企业使用,其中,企业结余的职工奖励和福利基金及用这项基金购建的各项财产并入公益金;结余的中方职工保险福利费并入应付职工福利费;结余的住房周转金及用这项资金购建的财产,并入住房周转金;结余的工会经费及用工会经费购建的财产转入新企业的工会帐户中。(2)企业解散时,中方投资者有两家或两家以上,其中一家或两家拟撤出股权,三部分财产应主要留在中方职工所在的企业按规定使用,具体分配比例,由各中方投资者协商确定。(3)外资企业终止,三部分财产交给接收单位按规定使用。
九、企业清算工作结束后,清算委员会提出的清算报告连同清算报表及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查帐报告,于十五内一并报主管财政机关并办理财政注销登记手续。
十、企业清算工作结束,在办理注销手续之前,企业的清算方案、档案和有关财务会计资料,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由中方投资者或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保管;外资企业由财政机关保管。
十一、各级财政机关应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清算期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不按规定办理财会工作的,按《外商投资企业执行新企业财务制度的补充规定》处罚。
十二、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蛇口招商港务股份有限公司将发起人法人股红股转为B股并在新加坡第二上市的批复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等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蛇口招商港务股份有限公司将发起人法人股红股转为B股并在新加坡第二上市的批复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深圳市证券管理办公室:
你办呈送的深证办字〔1994〕24号文《关于蛇口招商港务股份有限公司B股在新加坡次级挂牌有关事宜的请示》收悉。根据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发展股票市场必须坚持逐步推进,慎重试验的原则”和“扩大B股的试点范围”的精神,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
员会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研究,现批复如下:
1.蛇口招商港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从事港航基础产业,交通部直属单位在该公司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该公司将发起人法人股红股转为B股后,公有股仍占总股本的50%以上。现同意该公司将其发起人A股红股1995年万股转为B股,连同发起人B股红股665万
股,共计2660万股到新加坡上市的申请。
2.该公司法人股红股转为B股的转让价格不得低于该公司每股净资产。其转让收入按国家有关规定安排使用。
3.该公司发起人A股红股转为B股的数量占你市1994年B股的发行规模。请你办接此函后,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有关文件的要求,通知该公司按现行法规抓紧实施,并将实施情况及时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备案。
4.待以上工作完成后,该公司可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字〔1994〕82号文,将法人股红股转成的B股,在新加坡进行第二上市的试点工作。
此复



1994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