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贯彻实施《出版管理条例》的通知

时间:2024-07-25 04:28:3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3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贯彻实施《出版管理条例》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


关于贯彻实施《出版管理条例》的通知
1997年2月18日,新闻出版署

《出版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由国务院颁布,自1997年2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版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于加强和改进出版管理工作,促进各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保障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保护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及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印制、发行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条例》全面、正确地实施,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有关工作。为此,特作如下通知:
一、认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条例》。《条例》是建国以来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有关出版管理的行政法规,对于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印制、发行活动的管理,确定了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管理体制的基本法制框架。要把《条例》的学习作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三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全国出版系统以及各出版单位的从业人员要做到《条例》人手一册,对条例的基本条款要作到应知应会)人民出版社已出版单行本)。新闻出版署将举办贯彻实施《条例》研讨班,培训业务骨干。各级管理机关和领导同志要率先垂范,尤其是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学习《条例》,熟悉和掌握条例。要进一步明确《条例》的施行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对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版管理体制,对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和贯彻中央提出的新闻出版业“治散治滥”要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动作用。各级管理机关要通过学习《条例》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更新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进一步明确和理顺管理体制,促进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完成新闻出版工作的历史性任务。
二、抓紧做好有关法规、规章的配套制定和修订工作。依据《条例》,新闻出版署将要制定若干办法、细则等配套规章,对现行的许多规章都要依照《条例》的规定予以修改或者废止。这项工作政策性强、任务重,要同实施行政处罚法结合起来进行,对现行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边清理、边修订。截止今年12月31日,现行规章已规定的行政处罚,凡与《条例》不相抵触的,在新的规定颁布施行之前依然有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也要结合本地的情况,根据条例的规定,对本地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提出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三、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条例》的颁布和施行对加强和改进出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管理机关首先要根据《条例》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机关内部职责分工,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办法,改进和完善现行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改进和加强对出版事业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监督。为做好出版管理行政处罚工作,各地要按国家规定认真执行听证制度,调查取证与处罚决定分开制度、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制度,保证执法质量。
四、加强出版法制工作和队伍建设。新闻出版署今年要召开全国新闻出版法制工作会议,着重研究通过贯彻实施《条例》,加强出版法制建设等问题。各地要切实加强对新闻出版法制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并具体指导。通过实施《条例》,使出版系统的立法工作、执法工作、执法监督工作和普法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要采取措施加强本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建设,没有专设法制工作机构的也要指定部门承担法制工作任务。请于3月10日前将法制工作部门及负责人姓名报署办公室。
各级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条例》都掌握着一定的审批权、登记权、发放许可证和执行行政处罚等职权。为了确保依法行使职权,要对执法人员加强党性教育、法制教育,要有针对性地以《条例》为内容进行岗位培训,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资格、证件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各地接到本通知后,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学习和实施《条例》的具体工作方案,并请于3月10日以前报新闻出版署。实施《条例》过程中有关重要情况和问题也请及时报告。



关于公布《南昌市城市建设拆迁安置办法(试行)》的通知

江苏省南昌市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南昌市城市建设拆迁安置办法(试行)》的通知

洪政发[1988]2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居民住宅的拆迁安置

  第三章 非住宅用房的拆迁安置

  第四章 农民私房的拆迁安置

  第五章 其他拆迁

  第六章 处罚

  第七章 附则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南昌市城市建设拆迁安置办法(试行)》已于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经南昌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南昌市城市建设拆迁安置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实施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整顿、改造老城区,建设好新城区,保护拆迁者和被拆迁者的合法权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我市市区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建设项目,需要拆迁各类公有、私有房屋公共设施、附属设施的,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凡需通过拆迁取得建设用地的城市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拆迁。

  第四条 拆迁安置要本着“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办理。建设单位对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使用人、应当给予合理补偿,妥善安置。

  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使用人,必须服从建设需要,按期搬迁。

  拆迁安置中的有关双方应依法签订合同,明确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 从发出拆迁通知之日起,在拆迁范围内,临时冻结户口迁入和分户手续(复员军人、新生儿等特殊情况除外);所有房屋不得再行修建、分配、出租、买卖,不得增设商业网点;任何人不得损坏房屋、设施,违者照价赔偿。

  第六条 拆迁安置工作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的原则,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房产管理部门管理。公安机关、城建规划部门、被拆迁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协同做好工作。

  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工程的拆迁安置工作,按另行制定的办法实施,由城建部门管理。

  第二章 城市居民住宅的拆迁安置

  第七条 在拆迁范围内,有与居处相符的常住户口,有合法租赁关系的居住者,均属拆迁户。

  第八条 公有住宅拆迁户的住房,原则上按原住房使用面积安置。

  拆迁户原住房使用面积属困难户的,应给予适当照顾。

  拆迁户原住房使用面积过宽的,应按照规定压缩调整。

  第九条 公有住宅的拆迁户,由原产权单位安置,原产权单位要求保留新建房屋产权的,应向建设单位偿付新、旧房价的差额。

  拆迁户由建设单位安置,原产权单位不保留新建房屋产权的,建设单位对原拆旧房按市人民政府规定标准作价收购;原产权单位不保留新房产权,建设单位也不要产权的,原拆旧房由房产管理部门按市人民政府规定标准作价收购,新房产权收归国有,归房产管理部门管理。

  拆迁房产管理部门管理的住房,在我市实施国家住房制度改革以前,补偿办法按另行规定办理。

  第十条 城市居民私房的拆迁安置按下列规定办理:

  (1)私房所有人要求安置住房,不要产权的,在评价小组按房屋补偿标准评价后,由建设单位给予征购补偿费,其住房安置按第八条规定办理;

  (2)私房所有人要求安置住房,又要产权的,建设单位应按原房屋同等面积调换产权,所有人应向建设单位补缴新、旧房价差额。无力补缴差额的,应用减少安置面积的方法折价抵差;

  (3)私房所有人少要住房面积,或自行安置并不再向任何单位要住房的,建设单位除付给征购补偿费外,还应按规定另给经济补偿;

  (4)拆迁城市居民出租的私房,该房所有人对承租的城市居民,确实无法安置的,建设单位应给予妥善安置。

  第十一条 拆迁户在过渡期间,建设单位应按规定付给过渡补助费、搬家费。

  第十二条 由老城区被安置到城郊新区定居者,住房安置面积可得到适当增加,其建设投资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三条 住房安置实行“先搬迁,先安置”的原则,对先搬迁者在地点、楼层、朝向等方面优先照顾。

  第三章 非住宅用房的拆迁安置

  第十四条 拆除经营、生产、办公等非住宅用房,建设单位应对原所有人就地或就近按原建筑面积还房,原产权单位保留产权的,应向建设单位偿付新、旧房价的差额,原所有人与使用人有合法租赁关系的,应继续维持。

  第十五条 拆除非住宅用房,需迁址另建,由被拆迁单位自行兴建的,建设单位应按原拆除房屋的面积、结构、质量以现行造价折算建设费用,给予补偿。有关迁建事宜由建设单位和被拆迁单位签订协议,双方达不成协议的由原人民政府协调。

  第十六条 被拆迁单位因拆迁停工、停业、停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建设单位按规定给予补偿。

  第四章 农民私房的拆迁安置

  第十七条 拆迁农民私房,应充分利用原房旧料,按乡、镇建设规划要求,由农民自行迁建,建设单位应按原拆旧房的面积和质量偿付迁建宅基地和工料补偿费用。

  第十八条 农民私房迁建所需宅基地,应在乡村现有的宅基地或非耕地中解决。确需占用耕地的,应按国家征用土地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拆除农民的整幢出租私房,不予迁建,由建设单位按市人民政府规定标准作价补偿。

  拆迁农民出租私房,对原承租的城市居民,建设单位或该居民所属单位应给予妥善安置。

  第五章 其他拆迁

  第二十条 拆建外侨、教会、寺庙的房屋和文化古迹、历史文物的建筑,由建设单位与政府主管部门联系,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拆迁范围内的树木、绿地、管线、人防设施、公共设施等,由建设单位与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联系,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拆迁中发现贵重财物和文物古迹必须妥善保护,并立即报请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处理。接收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

  第二十二条 拆迁代管、托管或在拆迁期内不能判定产权的房屋,由拆迁部门、建设单位、房产管理部门共同评价,并对房屋状况拍照建档,报经市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后,方许进行拆迁。其房价款由市房产管理部门存银行待处,房屋产权问题按国家政策办理。

  第二十三条 因拆迁而损坏毗邻建筑物,建设单位应负责修理或者给予合理补偿。

  第二十四条 未经城建部门批准擅自兴建的房屋及附属建筑,属违章建筑。所有人应在限期内无偿拆除,不予安置补偿。

  经城建部门批准兴建的临时建筑物,在城市建设需要时,所有人应在限期内无偿拆除。

  第六章 处罚

  第二十五条 凡属下列情况,由市、区人民政府作出强行拆除的决定:

  (1)违反城市建设规划的建筑物和其他违章建筑物,逾期不拆除的;

  (2)凡按本办法已取得到合理安置补偿,逾期不搬迁的。

  第二十六条 拆迁户对强行拆除的决定不服,可在接到强拆通知书之日起十五天内。向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裁决。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和拆迁部门的工作人员要秉公办事,不得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敲诈勒索,弄虚作假,违者视情节轻重由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对在拆迁安置中,借故制造事端,无理取闹,阻挠拆迁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行凶打人,强占房屋,哄抢国家财物,破坏国家建设,不听劝阻的,交公安机关处理,造成经济损失的要责成赔偿,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公安、商业、粮食、教育等部门应及时办理被迁单位和居民的户口、商品粮油供应关系的迁移转学、转托等工作。

  第三十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有关具体问题,由南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拟定实施细则,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一条 南昌县、进贤县、新建县、安义县、湾里区,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市政府一九八五年二月十八日公布施行的《南昌市城市房屋拆迁安置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河北省转业志愿兵接收安置规定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转业志愿兵接收安置规定
河北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转业志愿兵交接安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转业志愿兵接收安置,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转业志愿兵的接收安置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进行。
各级人民政府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以下简称安置机构)负责本规定的实施。
劳动、人事、公安、粮食、财政、银行等部门应当协助当地安置机构做好转业志愿兵的接收安置工作。

第二章 接收
第四条 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国家有关部门当年的部署和安置计划,由省安置机构负责转业志愿兵档案的审查和接收工作。
第五条 转业志愿兵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经省安置机构审定,必须接收安置。
(一)户籍系本省且从本省入伍,服役期满的;
(二)户籍系本省且从本省入伍,因军队编制员额缩减或因战因公致残,符合当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民政部、总参谋部规定,证件齐全,提前转业的;
(三)户籍系本省且从本省入伍,因疾病或外伤,符合《因病提前转业安置的志愿兵所患几种常见慢性病基本稳定条件》规定,提前转业的;
(四)配偶婚前在当地(部队驻地除外)有常住户口,结婚满5年以上,服役期满回入伍时户口所在地安置有特殊困难的;
(五)服役期间未婚,转业时其家庭住址变迁,父母在当地有常住户口的;
(六)其他有特殊情况经国务院退伍军人和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省安置机构审定批准需要安置的。
第六条 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规定,转业志愿兵实行集中交接办法,由军队各大单位(武警部队由省公安机关)派移交组向省安置机构移交转业志愿兵档案及有关材料,并附《志愿兵退出现役登记表》和《转业志愿兵花名册》。转业志愿兵人数在30人以下的,可在规定期限内邮寄
省安置机构。
第七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经审查不符合接收条件的,由省安置机构退回有关军队大单位。
(一)未经集中移交或计划外的;
(二)因战因公或因病致残,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患精神病治疗半年不愈或患麻风病,按规定需办理退休的;
(三)档案材料不全或弄虚作假的。

第三章 安置
第八条 转业志愿兵由原入伍所在地的市、县(含自治县、县级市、区)安置。
因特殊情况需要易地安置的,须经省安置机构批准。
经国务院退伍军人和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需要易地安置的,由省安置机构接收,交有关市(地)安置。
第九条 志愿兵转业去向确定后,由省安置机构将安置任务下达给各市(地)。同时,移交志愿兵档案及有关材料。签发《转业志愿兵接收安置通知书》,分别转部队和转业志愿兵安置地的安置机构。
第十条 转业志愿兵安置去向确定后,原则上不作调整。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须经省安置机构批准。未经批准任何部门和单位均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调整。
第十一条 转业志愿兵安置,采用指令性计划分配为主,并与安置机构推荐、用人单位挑选等多渠道安置相结合,保证转业志愿兵的第一次就业。
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都有安置转业志愿兵的义务,必须执行安置机构会同劳动人事行政部门下达的指令性计划。
鼓励转业志愿兵自谋职业,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给予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 转业志愿兵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优先照顾安置。
(一)在服役期间获得大军区以上单位(含大军区)授予荣誉称号或荣立二等功以上(二等功)的;
(二)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的;
(三)因战因公致残的。
第十三条 转业志愿兵在安置期间,由当地安置机构统一组织进行教育培训。
第十四条 安置工作所需经费,以当地财政解决为主,省财政补助为辅。
由省财政补助的经费,必须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解决当年转业志愿兵待分配期间的管理、教育培训、医疗特殊困难补助等。
第十五条 转业志愿兵应在规定期限内持《转业志愿兵接收安置通知书》到安置地的安置机构办理报到手续。分配工作后,接收单位和公安、粮食部门应凭省安置机构统一印制的《转业志愿兵分配工作介绍信》和《转业志愿兵落户通知书》,及时办理工作和户粮手续。
第十六条 各地在接收和安置转业志愿兵时,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志愿兵本人收取各种费用。

第四章 奖惩
第十七条 凡执行本规定,在接收和安置转业志愿兵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八条 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
(一)拒绝接收上一级安置机构下达的转业志愿兵安置任务或未按时完成任务的;
(二)接收单位不承担安置任务的;
(三)未经集中交接,擅自接收和安置转业志愿兵的。
第十九条 凡违反本规定,因接收单位拒绝或推诿造成转业志愿兵不能按时上岗工作的,由接收单位发工资;拒不执行的,由当地政府授权安置机构通知银行在该单位帐户上补发转业志愿兵自安置机构开出分配工作介绍信之日起的工资,直到转业志愿兵上岗为止。
第二十条 转业志愿兵无正当理由逾期3个月未到接收地安置机构报到的,由当地安置机构将本人档案逐级退省安置机构转原移交的军队大单位。
第二十一条 凡违反本规定,擅自克扣、贪污、挪用转业志愿兵安置经费的单位和个人,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由其所在有单位或行政监察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4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