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泰州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时间:2024-07-05 03:24:0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56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泰州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泰州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泰政办发〔2007〕48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泰州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三月二十二日





泰州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 根据《泰州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及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办法》第二条规定的参保对象包括未参加政府主办的其他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含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各类农村居民。

参加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年龄以参加生产劳动为起点,一般不低于16周岁。用村集体资产变现收益一次性为村民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参保年龄不限。

参加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原则上在户口所在地办理。婚进婚出的参保人员随户口变动转移保险关系,不得重复参保。

第三条 《办法》中的参保人员,是指本实施细则第二条规定的参保对象填写了《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登记表》,经农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并发放《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手册》和“农村社会保险银行缴费卡”,建立了养老保险关系的人员。参保人员首次缴纳社会保险费之日为参保人员参保之日。参保人员参保后当年应缴纳的保险费在当年内足额缴清的称为“正常缴费”的参保人员。

第四条 《办法》第八条规定,“参保人员可以按月、按季或者按年缴纳,也可以一次性缴纳”,其中“按月”是指参保人员将当月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在当月底前缴纳,“按季”是指参保人员将当季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在当季的最后一个月底前缴纳,“按年”是指参保人员将当年应缴的社会保险费在当年的最后一个月底前缴纳,“也可以一次性缴纳”是指为方便不能按月、季、年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参保人员设定的一种缴费方式,即参保人员将以后一定年度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提前缴纳(简称为预缴),并与经办机构签订相关协议,明确以后各年度的缴费标准及个人帐户划转的时间、计息办法,以及“预缴保险费”划转个人帐户后余缺的处理办法等。

第五条 《办法》第九条“各市(区)人民政府和镇(乡、街道)应对参保人员养老保险给予适当补贴”(简称参保补贴),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参保人员可以享受参保补贴:

(一)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办理参保时,其年龄差(《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享受养老待遇的年龄减去参保时年龄)小于15年,需向前补缴养老保险费才能享受养老待遇的(享受补缴年度养老保险补贴最多不超过15个年度的养老保险补贴)。

(二)参保人员参保后,当年度应缴养老保险费在当年度内按时足额缴纳的。

(三)服兵役的(兵役期间可享受补贴)。

(四)参加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向《办法》转移的(折算或补足的缴费年限可享受补贴)。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参保人员不享受参保补贴:

(一) 参保期间服刑的(不含缓刑);

(二) 参保期间当年度应缴未缴,以后补缴的;

(三) 除本条第一款第一项情形外,因个人原因应参保而未参保,导致参保时至法定退休年龄时缴费不足15年而补缴的。

第六条 参保人员参保时因缴费年限不足15年,需向前补足相应缴费年份的养老保险费的,或停保、断保后而将停保、断保期间的养老保险费补上的,一律称之为“补缴养老保险费”。补缴养老保险费的,一律按补缴时的当地上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作为缴费基数,由个人按基数的60%—300%选择缴费标准进行补缴。补缴的养老保险费从补缴到帐之日起计息。

第七条 《办法》第九条所称补贴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农村最低生活标准的10%,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为鼓励低收入家庭参加社会保险,对缴费基数在60%-300%之间作出不同选择的参保人员应按同一标准给予政府补贴。

第八条 《办法》第十条规定的3%的参保补贴,是指符合本细则第五条规定的参保人员,方可享受。

泰州市人民政府给予的3%的参保补贴必须用于补助经确认的经济薄弱乡镇承担的补贴部分,每年年度终了后5日内由各市(区)进行申报(申报办法另行制定),经市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拨付。补贴记帐时间为次年1月份。

第九条 有条件的村集体对参保人员的补贴标准、范围应由村民委员会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确定并公示10日以上,报镇(乡、街道)备案。

第十条 《办法》第十二条所称农村特殊群体的具体对象由各市(区)确定。

第十一条 《办法》第十三条所称《缴费手册》,是指由各市(区)农保经办机构核发给参保人员的《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手册》,主要记录参保人员缴费和享受补贴的情况,是参保人员到龄申领养老待遇的依据之一,参保人员须妥善保管。《缴费手册》不得涂改、转借、伪造,一旦遗失,参保人应及时到经办机构申请补办(原则上在遗失后一个月内)。

第十二条 《办法》第十五条所称农保经办机构每年应当对参保人员个人帐户中的储存额结息一次。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个人帐户的一个结息年度。

第十三条 参保人员个人帐户计息实行复利计息、分段计息的原则。复利计息是指每年度末(12月31日)对个人帐户内的全部资金进行结息清算,并将利息计入个人帐户的本金继续计息;分段计息是指当国家规定的计息标准调整时,按调整的时间分段计息。参保人员缴费的计息起始时间为每笔资金的到帐之日。

第十四条 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将其保险关系转移:

(一)在本统筹地区范围内户口关系转移的;

(二)户口迁出本统筹地区,迁入地区可以接纳保险关系的;

(三)已参加了政府主办的其它社会养老保险的;

第十五条 参保人员在统筹区域内只转移保险关系,不转移保险资金。

第十六条 户口迁出本统筹地区,并参加迁入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将参保人员的保险关系和其个人帐户中积累总额一并转入迁入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

第十七条 参保人员参加了政府主办的其它社会养老保险(含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可将其保险关系和扣除了各级政府补贴及其对应的利息外的养老保险资金,一并转入有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第十八条 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原则上不得退保,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退保:

(一)参保人员户口迁出本统筹区域,保险关系无法转移的;

(二)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死亡的;

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发生以上情况要求退保的,应由本人或其直系亲属申请,经办机构审核后方可办理。退保时,只退个人帐户的个人缴纳总额和村集体的补助总额及其对应的利息总额。

参保人员不符合上述两种退保情况,仍要求退保的,经本人申请、市(区)农保经办机构批准后,只退其个人缴纳部分的本金,不计息。

第十九条 《办法》第十九条所称缴费年限满15年含在本统筹地区参加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政府主办的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

参保人员缴费满15年不再缴费,在其未到达享受待遇年龄时,不得提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条 《办法》第二十三条所称直系亲属主要是指户口在统筹区内且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子女(含孙子女)及其配偶。

第二十一条 享受高龄补贴需由本人(或直系亲属)填写《农村高龄居民养老补贴申领表》,由村委会组织公示10日以上,报各市(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发放。

第二十二条 享受高龄养老补贴人员的家庭中,在一个年度内其直系亲属中有一人无故停保、断保未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情况的,经办机构自次年1月1日起,将停止发放高龄养老补贴;如要恢复高龄补贴,则需补足停保、断保期间的养老保险费后方可享受,否则需在停保、断保人员继续缴足一个年度的养老保险费后方可开始享受。

第二十三条 享受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和高龄养老补贴的人员,每年应参加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资格认证,未参加资格认证的,经办机构应立即停发养老待遇或养老补贴,等其资格认证后再予补发。

第二十四条 参保人员在领取养老待遇期间被判处有期徒刑的(不含缓刑),在服刑期间停止领取养老待遇,服刑期间不参加养老待遇的正常调整;刑满后,按判刑前标准继续领取,不予补发。

第二十五条 参加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尚未到达享受养老待遇年龄的人员,自《办法》实施后,应按《办法》执行。如本人不愿意按《办法》执行,仍可按原农保制度执行,其享受养老待遇时也按原农保制度执行,不参加《办法》对养老待遇水平的调整。

第二十六条 参加原农村养老保险未领取养老待遇的参保人员,向新农保过渡时,在本人填写《参加新农保自愿表》后,可选择下列方法之一:

(一)补差。即以参加原农村养老保险的时间起算缴费年限,至转入新农保时,期间的年份数作为缴费年限,并按各年度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个人按上年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60%—300%)计算出应缴保险费总额,减去本人参加原农保期间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本金和利息总额,差额部分由个人补缴。其缴足养老保险费的年度享受参保补贴。

(二)折算。即以参加原农保期间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本金和利息总额,按本实施细则第六条规定的补缴办法,折算出缴费年限和参保起止时间。折算缴费年限享受参保补贴。

(三)退保。参加原农保人员可以按原农保规定选择退保。退保后重新参加新农保,需向前补缴缴费年限的,补缴缴费年限则不享受参保补贴。

第二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不包括本数。

第二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沈阳出口加工区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暂行规定

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


沈阳出口加工区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暂行规定

  【章名】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合理开发、利用沈阳出口加工区(以下简称加工区)土地,
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加工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和《辽宁省外商投资企业用地
管理暂行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加工区规划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可按本规定出让和转
让。但地下资源、埋藏物、隐藏物及市政公用设施除外。

  第三条 我国境内外的中外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均可按本规
定取得加工区的土地使用权,进行土地的开发、利用、经营。但法律、法
规另有规定者除外。

  第四条 沈阳市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加工区管委会)代表
沈阳市人民政府行使加工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的行政管理权,并
负责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的具体事宜。

  第五条 加工区管委会可按本规定收取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房地产管
理登记费、土地增值费、土地使用费。

  外国及港、澳、台地区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应用国际通用
货币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增值费。

  第六条 土地使用者按本规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出租、继
承、抵押,其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

  第七条 土地使用者开发、利用、经营加工区土地,应当遵守中华人
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本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章名】 第二章 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八条 加工区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由加工区管委会代表政府以
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加工区国有土地以确定的地块、用途、年限和其他
条件,有偿让渡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法律行为。

  第九条 加工区规划范围内的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加工区管委会征用
为国有土地后,方可按本规定出让土地使用权。

  第十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可采取协议、招标或拍卖的方式。土地使
用权出让年限,由加工区管委会根据土地用途的需要确定,一般不超过五
十年,特殊情况,经市政府批准可以延长。

  第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应签订合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按
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由加工区管委会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土地使
用者应当在合同签订时即时支付出让定金。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经公证机关公证。

  第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订后,土地使用者应当在六十日内
,向加工区管委会全部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土地使用者在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应当依照规定办理土地
使用权出让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逾期未全部支付的,出让方有权解除
合同,并可请求违约赔偿。

  第十三条 土地使用者应当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规定和加工区规
划要求开发、利用、经营土地,并按年缴纳土地使用费。

  土地使用者未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土地的,加工区管委
会应当予以纠正,并可根据情节,给予警告、罚款直至无偿收回土地使用
权的处罚。

  第十四条 加工区管委会应当按合同规定的条件,向土地使用者提供
出让的土地使用权。

  加工区管委会未按合同规定的条件提供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有
权解除合同,并可请求违约赔偿。

  第十五条 加工区管委会或土地使用者因战争、洪水、地震等不可抗
力影响,不能按期履行合同的,可免除其经济赔偿责任及其他处罚。但应
在法定期限内向对方发出通知,提供有法律效力的证明,并做出新的书面
履约承诺。

  第十六条 土地使用者如需改变合同规定的土地使用性质和规划要求
,应当报经加工区管委会批准,重新签订或修改合同,办理变更登记。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要求继续使用该土地的,
有优先受让权,但应当在期限届满前一年向加工区管委会申请办理续用手
续,并按续期日的土地使用权价格支付出让金。

  【章名】 第三章 土地使用权转让

  第十七条 加工区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取得加工区土地使用权的
土地使用者,在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将土地使用权以出售、出租、
交换、赠与等方式再转移的法律行为。

  第十八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登记文件中所
载明的权利义务同时转移。如需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
时,必须按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转让双方有权协商确定。但转让价
格明显低于转让当时土地使用权市场价格的,加工区管委会有优先购买权


  第二十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时,转让双方应当签订转让合同。转让合
同须经加工区管委会批准。

  第二十一条 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
利用、经营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

  第二十二条 加工区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
随之转让。

  土地使用者转让加工区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时,其使用范
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转让。但当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作为动产转让
时除外。

  第二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经批准后,转让双方需办理过户登
记手续,换领土地使用证,转让人缴纳土地增值费,受让人缴纳土地管理
登记费。

  【章名】 第四章 土地使用权抵押

  第二十四条 加工区已出让、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土地使用
权抵押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随之抵押。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
物抵押时,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抵押。

  已出租的房产随土地使用权作抵押的,不影响原房屋租赁关系。

  第二十五条 土地使用权抵押时,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应当签订抵押合
同,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抵押合同不得违背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合同
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抵押权的设立,必须经加工区管委会同意并进行登记。

  第二十七条 抵押人到期不能履行债务,或抵押人在抵押合同执行期
间宣告解散、破产的,抵押权人有权按抵押合同的规定处置包括土地使用
权在内的抵押物,但需办理过户登记。

  第二十八条 处置抵押的土地使用权及变卖抵押财产所得,抵押权人
有优先受偿权。

  第二十九条 抵押权因债务清偿或其他原因消失的,应当办理注销抵
押登记。

  【章名】 第五章 土地使用权的终止

  第三十条 土地使用权因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届满、提前
收回及土地灭失等原因而终止。

  第三十一条 出让合同期满,全部基础设施、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
物所有权连同土地使用权一并由加工区管委会无偿收回。土地使用者应当
交还土地使用证,并办理注销登记。

  第三十二条 对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的加工区土地使用权,不得提前
收回。在特殊情况下,因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加工区管委会报经市政府批
准后可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权。但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并根据土地使用者已
使用的年限及开发、利用土地的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

  【章名】 第六章 优惠待遇

  第三十三条 加工区土地使用者将符合转让条件的土地使用权,转让
给兴办知识技术密集项目、能源交通建设项目的外商投资办企业的,其土
地增值费按应缴总额的80%计收。

  第三十四条 土地使用者成片开发加工区土地兴建综合性工业区的,
在其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土地增值费按应缴总额的80%计收。

  第三十五条 土地使用者成片开发加工区土地,在出让合同规定的基
础设施建设期内,可申请减免土地使用费。

  【章名】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因土地使用权出让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
商不能解决时,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七条 因土地使用权转让发生的争议,可由加工区管委会先行
调解。调解不能解决时,当事人可根据转让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争议发生
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中国仲裁机构或其他仲裁机构仲裁。

  转让合同中没有仲裁条款,争议发生后又未能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当事人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

  【章名】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实施前已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其用地合同可继
续执行;但经双方协商一致,也可按本规定重新确立权利义务关系。

  第三十九条 按照本规定收取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增值费列入
财政预算,作为专项基金,用于加工区建设。

  第四十条 加工区管委会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实施
办法。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由加工区管委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自颁布日起施行。


关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字[1997]7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税收政策的规定,现对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凡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其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应一律按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税收政策的规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根据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收入,除财政拨款和国务院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的项目外,其他一切收入都应并入其应纳税收入总额,依法计征企业所得税。

国务院或财政部、同家税务总局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的项目,具体是:

(一)经国务院及财政部批准设立和收取,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或财政顶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资金、附加收入等;

(二〕经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不包括计划单列市)批准或省级财政、计划部门共同批准,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经财政部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四)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用于事业发展的专项补助收入;

(五 事业单位从其所属独立核算经营单位的税后利润中取得的收入;

(六)社会团体取得的各级政府资助;

(七)按照省级以上民政、财政部门规定收取的会费;

(八)社会各界的捐赠收入;

(九)经国务院明确批准的其他项目。

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收入总额减去按照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税收政策规定允许扣除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成本、费用、损失的扣除标准按照税收的规定执行。

四、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取得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与免纳税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应分别核算。确实难以划分清楚的,可由主管税务机关于取分摊比例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确定。

分摊比例法是指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

应纳税收入总额占该单位全部收入的比重作为分摊比例,分摊其全部支出中应当由纳税收入分摊的部分,并据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1、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根据主管税务机关的规定,将财政部门批复下达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基金、资金、附加收入等有关文件资料,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六、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分别以独立经济核算单位力纳税人,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井可享受国家统一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七、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现有的事业、社会团体,按本通知规定应办理税务登旧而未办理的,必须补办税务登记。

八、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按照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期进行纳税申报并使用税务发票,按规定可使用财政收据的除外。

九、中央各部门、各总公司、各行业协会、总会所属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税款缴入中央金库。

地方各部门、各总公司、各行业协会、总会所属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企业所得税,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税款缴入地方金库。

十、本通知从1997年1月1日起执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一日